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
编辑:军京
时间:2025-05-09 11:34:1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近期,东站枢纽市场监管所多次接到有关商家贩卖狗肉的举报,其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隐患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动物在屠宰、运输、销售过程中必须进行检疫;《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 我国根本不存在合法的肉食用犬养殖行业,也没有制定猫犬屠宰检疫规程,这也就意味着从检疫的源头,狗肉就无法进入市场。那么可想而知,市面上售卖的狗肉往往都未经过环环相扣的检疫程序,其携带的病原体风险不容忽视。
一方面,狗肉来源难以追溯,其中不乏被盗的宠物狗、流浪狗甚至是病狗、毒狗,可能携带狂犬病、弓形虫病、布鲁氏菌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一旦通过食物链传播,将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挑战。
另一方面,狗肉的加工过程也可能存在卫生问题。在一些非正规的加工场所,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狗肉在宰杀、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受污染,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作为公共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市场监督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倡导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舌尖上的安全。
一、食安为首,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公众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选择合法来源、经过严格检疫的食品,拒绝购买和食用狗肉。同时,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以实际行动支持食品安全。
对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和推广可持续的饮食文化是拒绝狗肉、保障食品安全的长远之计。通过守正创新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对传统饮食习惯的反思,特别是对一些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饮食行为,让食品安全成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营造一个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质优为本,严格质量把关
源头监管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作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市场监督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肉类来源、加工过程和销售环节的全程监管,防止没有屠宰检疫规程的狗肉流入市场。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追溯源头,严惩违规商家,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时,鼓励食品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通过质量把关,确保市场上流通的食品都符合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品选择。
三、诚立为根,树立正确商业道德
诚实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石,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作为食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商家应以诚信为立业之本,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拒绝贩卖狗肉,同时确保其他肉类产品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的食品。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商业声誉的维护,只有合法合规地经营,才能赢得市场的长久认可。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消费者、商家和市场监督部门需要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拒绝狗肉,共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上城区市场监管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