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创业人才如何留得下?
村里要找准定位、摸清优势、事业兴旺,才能留得住人才。二渡村有哪些优势?离涪陵城区较近,适宜发展研学等文旅产业;榨菜产业基础不错,可以提升附加值……要想办法盘活这些资源,才能留住回村创业人才。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振
白墙黛瓦,土地平旷,重庆涪陵区二渡村的二渡农场游人如织,城里来的小朋友除草、摘果,体验田园生活,欢声笑语不断。
“来的人很多,周末还得提前预约呢。”农场负责人宁恩东笑道,作为研学基地,二渡农场有水稻、麦子、蔬菜,种类丰富,吸引不少中小学生前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这幅生动的乡村图景背后,凝结着驻村第一书记罗振的人才振兴实践。2022年驻村以来,罗振以乡情纽带吸引人才返乡,内强班子、外兴产业,让这个传统榨菜村焕发出“产强、村美、民富”新气象。
初到二渡村时,罗振面对的是村干部老龄化、村里没有年轻人等难题。他用3个月遍访全村,决心引进人才,重点是本地出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
大学毕业生练珍金本在外地景区酒店工作,经过罗振多次劝说,回乡担任村党委委员,负责农业公司运营。另外,罗振还从渝东南农科院、涪陵榨菜集团引进人才担任村党委委员,3名大学毕业生担任本土人才和乡村振兴专干,改善班子结构。
得知宁恩东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中心城区创业,罗振和同事们上门邀请,没想到被“怼”回来:“村里的机会少,怎么赚钱?”
罗振和同事们“三顾茅庐”,带着乡村文旅产业规划上门:路计划怎么修、项目资金准备怎样争取、怎么吸引客流……终于,宁恩东决定返乡“试一试”,流转土地,打造研学基地。
像宁恩东这样的年轻创业团队,罗振吸引了12个,共43人,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还有啥子问题没得?”得空时,罗振就喜欢到产业项目上走访,帮创业团队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 刘新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