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方冰)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天津市和平区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作为重要突破口,持续探索并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推动辖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联动,精心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立体防护网络,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引入多方力量,组建专业食安卫队
和平区深刻认识到多方主体力量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协同合作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校园食安卫队。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成立餐饮安全监管所,挑选专业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全区50家学校食堂、30家幼儿园食堂以及46家采用配餐服务的学校实施统一监管。为每个监管对象建立详尽的工作档案,将监管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位干部,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区教育部门在全市率先设立食品安全科,充分发挥全区校园食品安全“情报中心”“指挥室”职能,全面掌握各学校食品安全的整体态势,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借助其专业优势,每学期对学校食堂和配餐服务学校进行全方位“体检”,严格审验相关单位资质,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有效增强了校园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凝聚各方力量,不定期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校园食品安全检查。走进配餐企业,亲身体验食品加工全过程;参与校园陪餐,与学生一同就餐,切实了解校园食品安全实际状况,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和良好的社会共治格局。
完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奖惩机制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平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约谈、信息共享、事故调查处置、舆情监测和从业人员抽查考核等六项制度机制,为舆情监测处置和日常监管等工作提供了明确规范和详细指引,确保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坚持严格监管的总基调,出台了《和平区关于在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期间从严执法的意见》。实施“追踪三查”,即首次检查、整改复查、罚后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行“一案双查”,对学校食堂和承包企业同时进行调查,不放过任何潜在隐患;推行“一案双罚”,对经营主体和有关责任人同时进行处罚,增强监管威慑力。进一步压实相关责任人责任,指导部分学校食堂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问题奖惩机制,将监督检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与责任人的工资、绩效紧密挂钩,让责任人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开展问题检查“回头看”,对反复出现问题或整改不到位的学校食堂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第一责任人采取第一种形态问责,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强化部门联动,严格亮剑执法
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成立了由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公安部门共同组成的校园工作专班,以春秋两季开学为重点时段,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形成四方合力,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联合河西区、津南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校园主体互查互学提升活动。通过座谈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及时发现自身差距与短板,推动校园监管工作不断提质增效。2024年以来,和平区共对各类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与联合检查573户次,对校外配餐企业检查13户次,发现并整改问题991个。检查配餐学校163户次,发现问题77个。对学校食堂菜品进行抽检125批次,发现4批次不合格并全部立案调查。对于监管难度较大的民办教育机构,专班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学校食堂的行为。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2024年至今,立案调查11件,罚没款达217.572万元。
信息技术驱动,提高监管效能
和平区积极推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全区学校食堂100%实现“互联网 + 明厨亮灶”系统覆盖。监管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可实时抓拍操作不规范、未正确穿戴衣帽、食品储存方式不当、工用具摆放杂乱等问题。自实施以来,共抓拍问题102个,并第一时间责令相关单位整改,大大提高了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实现食堂从业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专业知识“线上学”“随时考”,和平区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方案,利用微信小程序,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及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训,打破传统集中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提升了业务能力。
聚焦风险隐患,开展提升改造
和平区及时梳理校园食堂日常维护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利用寒暑假的空档期,为校园提供“跟进式”服务,指导校园进行升级改造。详细查勘学校食堂各功能布局,突出有害生物防治和餐具洗消保洁等关键环节,投入资金175万余元,推动10家学校食堂进行提升改造。聚焦民办幼儿园食堂,针对新办幼儿园和存量幼儿园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于新办幼儿园,从食堂布局、设备设施配备、规范化管理、风险处理等方面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保姆式”指导,帮助其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堂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存量幼儿园,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增加监管频次,强化监督管理。2024年以来,共指导3家新办园规范建设食堂,对12所存量园进行五轮次实地监督检查和全覆盖抽检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其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科普宣教,做好舆情预防
和平区制定了《和平区食育建设(2024 — 2026年)行动方案》,将食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的营养膳食指导。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指导学校举办师生座谈会、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膳食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提升知识储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食堂管理,让学生能够向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员和学校老师反映问题。指导学校开展公开、客观、真实的食堂食品安全问卷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学生反馈迅速采取解决措施,营造“我校即我家,食堂我当家”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做好舆情预防工作,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焦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不良舆情。
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和平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完善体系建设、强化部门联动、运用信息技术、聚焦风险隐患、开展科普宣教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容不得丝毫松懈。未来,和平区将继续坚守“食”刻责任,不断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强各方协作,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持续关注校园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监管策略,为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