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冷月。
海拔5000多米的奴木日山脊线上,一行身影在缓缓移动。
风疾,氧气越来越稀薄。年轻的战士双腿像灌铅一样沉重。此刻,他抬头望了望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个背影——连队指导员孟从荣,咬咬牙,又拔腿继续向前走。
他们巡逻在连绵不绝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距此不足200公里。
2022年底,为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岗巴边防营成立了一支新连队。上级党委研究决定,由孟从荣担任这支连队的首任政治指导员。
换防到奴木日前夕,孟从荣进行了一次动员——
“同志们,岗巴营是什么部队?建营60多年来,9次全国全军表彰、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一等功臣我们有5名,二等功臣我们有47名,倒在战位上、长眠于雪域高原的烈士我们有31名。”
“‘岗巴精神’是什么?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岗巴精神’怎么传承?不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班长走了,你能顶上去成为他;你走了,你的兵能顶上来成为你。”
“岗巴营的荣誉激励着我们。作为岗巴营的新鲜血液,我们绝不能拖岗巴营的后腿。我们干的事不必所有人都知道,但这就是我们干的事。”
“我讲完了。”紧接着,是一个庄严的军礼。再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奴木日边防连,“生命禁区”里五星红旗高扬的地方,那里是祖国的边疆。
高原的风里,有着永远化不开的冷。火堆散发着些许驱散黑暗的光,旁边围坐着一圈战士,沉默不语。他们的身后,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再往后,是家乡。
那是孟从荣待过的一个简易观察哨,由几十个沙袋和一块拱形棚顶组成。“烤前面后背冷,烤后面胸口冷”,守到半夜,有个小战士冻得受不了,问为什么要待在这儿。
孟从荣脱口而出:“因为祖国需要。”
2023年2月1日,连队党支部成立,孟从荣任党支部书记。之后,党员骨干领受任务,扛起一面面红旗,带着大伙儿热火朝天地展开了连队建设。
从全营十几个单位抽调来这一百多名官兵,兵龄、专业、性格等都不同,想把他们拧成一股绳,绝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做到的。
孟从荣活跃在连队的各个角落,每名官兵都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了他的风格——圆圆脸、戴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且憨厚朴实的指导员,太能“唠叨了”:
“讲党课不是让你背书,要把理论跟官兵的训练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炊事班今天做饭是不是没用爱啊,手机发给你,研究几个新菜。”
“你站住,这个领子怎么皱皱巴巴的,熨一下啊。”
水电班修好损耗的设备,营房变得整洁有序;炊事班的菜越炒越香,战士们训练更有劲儿;宣传文化展板一块块贴上墙,喇叭里军歌飞扬……
相处时间越久,大家越发现,指导员心口合一——不仅“嘴碎”,心思也像针脚一样细密。
战士宫源朗是被爷爷拉扯大的。那一次,爷爷突患重病,他为医药费愁得掉眼泪。孟从荣跑前跑后申请困难慰问救济金,解了宫源朗的燃眉之急。
二级上士朱久凯与爱人选择到岗巴县城领证,请雪山和边关见证他们的爱情。孟从荣组织连队官兵悄悄准备了红毯、喜字和彩带。朱久凯的爱人说,这个特别的婚礼是她一生的珍藏。
一级上士邹豫玺的生日恰在巡逻执勤期间,他没向任何人提。孟从荣带队上来送补给时,突然掏出一个生日蛋糕。邹豫玺记得,那个有些干巴的蛋糕,味道甜极了。
“如果你觉得我们指导员只有温情脉脉,那你就错了。”战士廖兴压低了声音说,他还有个外号叫“小钢炮”。
训练场上,孟从荣一眼看出班排战术动作上的细微失误,钢炮一样射程远、威力大的讲评马上就到;3公里跑,谁被他追上就得再加一圈,可偏偏他的体能像钢炮一样生猛,20岁出头的小伙子也只能心服口服自觉加练。
“我们干的事不必所有人都知道,但这就是我们干的事。”连队主官的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着一支连队。
“有天中午值班,我发现山口附近多出几辆车后立刻上报。没过一会儿,指导员就带人过去处置了。”廖兴笑着说,“我感觉咱虽然是个‘00后’,但肩上的责任可重了。其实,我们在这里干了多少事,别人知不知道无所谓,我想,祖国知道我。”
这段时间,孟从荣休假了。他终于有时间牵起妻子的手,陪她像寻常夫妻一样到广场上遛弯。他们穿过吹泡泡的孩子、玩滑板的青年、跳舞的阿姨……
看着眼前的光景,孟从荣想起了坚守在那高高山脊上的战友们。
他想,就像白云牵着山巅,这幸福,和那坚守,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刚与柔,在孟从荣身上得到统一。他既像火一样燃烧,烧造一支钢铁连队;又像水一样滋润,润泽一群钢铁男儿。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